複合式條件計算實例分享


在「複合式條件」下,我們很常被委託計算例如:肇事責任比例、影響比例,當然也需要向委託人說明,到底是怎麼計算的?
而且…其實沒那麼好一語道盡。

這邊舉個簡單的例子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如圖所示,以下何種描述正確(複選)?
A. 受雨天影響,遊客比例下降44%。
B. 受疫情影響,遊客比例下降44%。
C. 受疫情及雨天影響,遊客比例下降44%。
D. 其中,疫情使遊客比例下降20%,雨天使遊客比例下降24%。
E. 其中,疫情使遊客比例下降20%,雨天使遊客比例下降30%。

從D,基於20/(20+24)=45.5%、24/(20+24)=54.5%
F. 遊客人數下降,疫情影響占45.5%,雨天影響占54.5%。

從E,基於20/(20+30)=40%、30/(20+30)=60%
G.遊客人數下降,疫情影響占40%,雨天影響占60%。

正確答案是:C、E,
G,可能對,也可能不對。

首先討論ABC,看著這張表格,相信沒有人會答錯。但是,無論政府機關、媒體記者,會很容易直接拿「100 vs. 56」,並說答案是A或B,論述此為單一原因造成。
實則不然。

接著討論DE,不少人對於「比例」容易產生誤解或直覺上的誤會,例如認為疫情讓100變成80,雨天讓80變成56,總計下降了44%(這沒錯),而疫情下降了20%、雨天下降了24%(這就錯了),因為試圖讓20%+24%=44%。

%數除非分母相同,否則不能相加減,因為%數是一個具備「分子分母」觀念的數值,只要問一句話就知道24%的想法並不正確:「24%的分子是多少?分母是多少?才算出24%的呢?」這肯定無法回答,因為%數只會藉由相除得到,而不能透過%數相加減(除非分母相同)。

正確來說,100變成80下降了20%沒錯,但80變成56是下降了30%。
換言之,縱使表格上面沒有疫情爆發前雨天的數據,我們也可以推測,其應為100下降了30%變成70,70再因為疫情下降20%變成56。

前面例子,20%的分母是100、30%的分母是80;後面例子30%的分母是100、20%的分母是70。
分母不同,不能去討論%數加總。

當然,接著我們也常遭遇這樣的問題:「你說一個下降20%、一個下降30%,那不是應該總共要下降50%嗎?為什麼總共只下降了44%?你是不是算錯了?」這題留待最後回答。

然而,儘管我們更傾向以這樣的數據去呈報:
E. 疫情使遊客比例下降20%,雨天使遊客比例下降30%。
G. 遊客人數下降,疫情影響占40%,雨天影響占60%。

我們知道,大家還是很喜歡看%數相加,因為這樣很直覺。所以確實可以把分母拉到同一個水平,也就是加權的概念,來讓%數相加,即是44%*40%=17.6%、44%*60%=26.4%,進而這樣說明:疫情與雨天總計讓遊客人數減少44%,其中減少的17.6%屬於疫情影響、減少的26.4%屬於雨天影響。

以白話解釋是,當今天減少遊客44人時,因為已知疫情影響40%,雨天影響60%,因此平均下來這44人有17.6人是疫情影響、26.4人是雨天影響。

但上面這個%數相加解法並不好的原因在於,會有這樣的疑問:晴天下,已知100人裡面有20人受疫情影響了,為什麼雨天反而只剩下17.6人?

因為這中間會有「雙重條件」的問題,100人裡有20人因疫情影響、100人裡有30人因雨天影響,但實際上並非20+30共50人決定不出門,而僅有44人。這表示其中有6人,只要遭遇疫情或雨天任一種,就會選擇不出門,換言之:

14人:不論晴雨,無疫情則出門有疫情則不出門。
24人:不論是否有疫情,晴天則出門雨天則不出門。
6人:必須無疫情且晴天,才會出門。
56人:不論晴雨、不論是否有疫情,都會出門。

換言之,若還是想要把%數作加總,那更正確的論述其實是:減少的44%中,有14%為僅疫情影響、有24%為僅雨天影響、有6%受疫情或雨天任一影響。

同理,更正確的肇事責任,會將100%分為:
「疫情」方責任:14/44=31.8%
「雨天」方責任:24/44=54.6%
雙方共同責任:6/44=13.6%

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各位看到肇事責任比,相加不是100%的原因,因為它可能只列了31.8%和54.6%,也就是只列出「能確認單一方責任的肇事責任比」,不列雙方共同責任。

然而,因「共同責任」這件事其實不好描述或定義(畢竟本例相當單純),但一方面「加總不是100%」有時也很難讓長官們認同,所以若僅單純針對雙方去劃分並要加總100%,則如前所述……

要嘛
「疫情」方責任:40%
「雨天」方責任:60%

「疫情」方責任:31.8%/(31.8%+54.6%)=36.8%
「雨天」方責任:54.6%/(31.8%+54.6%)=63.2%

差別在於,前者包含了共同責任,後者沒有包含共同責任但以加總100%為加權值。但有時侯,100萬要賠40萬還是賠36.8萬,畢竟差了三萬二,大家還是會斤斤計較的。至於哪個比較正確,就「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」了。

這已經是最簡單的狀況,如果「疫情」和「雨天」互為內生變數,例如雨天增長了疫情爆發的可能,可以想見雨天的責任會更大,但多大?要怎麼算?這就更考驗專家的數學能力和論述能力了。

也因此如上各種,也因應不同單位,不同想法,而有不同結果,我們常戲稱為【一個肇責,各自表述。】